据调查,中国严重打鼾者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8%且不易控制;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脑血管意外(中风)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倍;因为开车打瞌睡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5%;中国目前患此病人群约3000万~5000万,患病者占正常人群的2%,60岁以上的人患有呼吸暂停综合征约20%~40%。
在正常睡眠中,人的呼吸和循环系统仍在工作,为体内提供正常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睡眠中一旦呼吸发生问题,将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如果人在睡眠时每小时呼吸暂停次数超过20次,其5年死亡率将超过11%,8年死亡率达到37%,全球每天约有3000人死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相关疾病。
阻塞型临床最常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此病逐渐发展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根据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时胸腹运动的情况,临床上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和混合型,其中以阻塞型最常见。
中枢型指呼吸暂停时胸腹运动同时消失;阻塞型指呼吸暂停时胸腹运动仍然存在;混合型指一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前半部分具有中枢型特点,后半部分具有阻塞型特点。
吃饭、聊天可随时睡着
在白天的临床表现中,嗜睡是最常见的症状,轻者表现为日间工作或学习时间困倦、瞌睡,严重时吃饭、和别人聊天都可以睡着,甚至会发生严重后果,比如驾车时打瞌睡导致交通事故。此外,由于夜间反复呼吸暂停、低氧血症,使得睡眠连续性中断,醒觉次数增多,睡眠质量下降,因此患者常有轻重不同的头晕、疲倦、乏力。患者还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精细操作能力下降,记忆力和判断力下降,症状严重时甚至不能胜任工作,老年人则会表现出痴呆。
这是因为夜间低氧血症对大脑的损害以及睡眠结构的改变,尤其是深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清晨头痛。
尿床、夜游或是此征
在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打鼾。鼾声不规则,高低不等,往往是鼾声-气流停止-喘气-鼾声交替出现,一般气流中断的时间为20~30秒,个别长达2分钟以上。不少患者此时可出现明显的“发绀”。他说,研究发现75%的同室或同床睡眠者发现患者有呼吸暂停现象时,常常会担心其“死掉”而推醒患者,这样患者的呼吸暂停就会随着喘气、憋醒或响亮的鼾声而停止。
阻塞型的患者呼吸暂停时有明显的胸腹矛盾运动。呼吸暂停后,有的患者会突然憋醒,伴随翻身、四肢不自主运动甚至抽搐,或突然坐起,感觉心慌、胸闷或心前区不适。又因为低氧血症,患者夜间会反复翻身和转动。与此同时,有的患者的颈部、上胸部会大汗淋漓。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尿床,但一般随着治疗后症状的改善会消失。有的患者则会表现出异常的睡眠行为,比如恐惧、惊叫、呓语、夜游、幻听等。